江苏出台《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强化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意见》

2025年08月27日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强化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整体协调、高效运转的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

《意见》围绕加快构建贯穿全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健全完善协同联动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更好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平急两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加快赋能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内生活力和动力等四个方面提出十三项具体内容。

《意见》提出,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对供销合作事业的领导,加强统筹谋划,落实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政策、资金、项目等保障措施。省财政统筹相关专项资金继续支持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下一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将以《意见》的出台为契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大力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夯实为农服务基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全文如下:


省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强化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意见

(苏政发〔2025〕68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整体协调、高效运转的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构建贯穿全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一)强化农资保供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优化农资网点布局,培育壮大农资龙头企业,建设仓储物流配送设施,采取联采分销、集采直销等模式,降低流通成本。建立省级化肥储备制度,鼓励市县建立本级化肥储备制度,健全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深入开展肥药集采统配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推动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和水溶肥、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融合发展,引导农资企业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二)培育多元服务主体。支持供销合作社整合资源,培育壮大社有骨干企业、基层社及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支持供销合作社打造一批服务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的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小农户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全过程全链条的综合性服务。鼓励供销合作社组建产业化联合体、行业联盟等服务组织,推动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跨主体流动,实现功能互补和协同发展。

(三)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支持供销合作社优化完善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技推广、粮食烘干、农产品展销、仓储保鲜冷链、农产品初加工等服务。鼓励供销合作社加强与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合作,推广乡村普惠金融。鼓励供销合作社有序发展农事体验等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支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服务带动、订单采购等方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开展合作,推动社村共建,推广“基层社(社有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推广全托管服务模式。鼓励供销合作社推广“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模式,加快推动智慧农机、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运用,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到203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力争达到2500万亩,其中全托管服务面积500万亩。

二、健全完善协同联动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更好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五)推广直供配送模式。支持供销合作社推广“省级运营平台+区域配送中心+直供产地”的农产品直供配送模式,通过股权投资、业务合作等方式建设区域配送中心,发展一批安全绿色农产品直供产地。到2030年,建成区域配送中心70个、直供产地700个。鼓励供销合作社参与为学校、医院、机关团体等提供配送服务。将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改造提升纳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整合供销、邮政、快递、运输等资源,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建立完善农产品应急保供机制,提升重要农产品储备、调配能力。

(六)优化产销对接机制。发挥长三角供销合作社名优农产品产销联盟作用,加强区域协同,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鼓励供销合作社联合加工企业、商超和电商平台规范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户按订单生产、企业按订单收购,实现以销定产。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供销市集”等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承接政府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建设运营工作。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自有品牌培育,参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供销合作社等部门配合联动,规范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管理。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私域电商、即时零售等业态,做好“土特产”文章。到203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实现农产品销售额4000亿元。

(七)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支持供销合作社推进消费帮扶专柜、专馆、专区建设,拓展“西货东销”渠道。鼓励供销合作社与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地区开展产业化合作,共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富民项目,实现从输血帮扶向造血帮扶转变。支持消费帮促平台做优做强。

(八)畅通循环利用链条。支持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新建和改造一批县域分拣中心、乡镇(街道)中转站、村(社区)回收网点。鼓励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加强与商务、城管等部门对接,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环卫清运“两网融合”。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农机装备和设备更新,积极拓展废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回收拆解利用业务。

三、积极打造平急两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加快赋能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九)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销系统冷链物流重大项目储备培育,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财政性资金支持。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田头仓、移动仓等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畅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在农产品主销区,依托大型农批市场、冷链物流企业,建设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完善仓储保鲜、低温加工及分拣、配送等功能,畅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

(十)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支持供销合作社整合省域冷链设施资源,建设冷链物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冷链仓储、运输、贸易上下联动。引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各类冷链物流设施信息化改造,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推广“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宅配”等模式,发展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

四、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内生活力和动力

(十一)加强联合社治理。完善联合社治理机制,理顺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切实履行加强行业指导和社有企业发展的责任。健全联合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指导供销合作社定期召开代表大会,选优配强理事会、监事会领导班子。落实联合社理事会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和监事会监督职能,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指导联合社机关完善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运行机制,加强社有资产和社有企业改革发展重大事项的前置研究和审核把关。

(十二)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指导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重点布局为农服务主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投资、项目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推进社有企业空白地区清零工作。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人事管理、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在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股权转让、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等方面,参照执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

(十三)推动基层社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分类改造,通过政策引导、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等方式改造提升一批基层社。落实“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要求,创建一批全国总社示范基层社。鼓励各类涉农机构与基层社加强合作,推进资金、业务等要素下沉,拓展基层社服务功能。各级政府可将国有或集体闲置资产,用于支持基层社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基层社承担政府购买服务或公益性服务。到2030年,改造提升基层社500个。

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对供销合作事业的领导,加强统筹谋划,落实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政策、资金、项目等保障措施。省财政统筹相关专项资金继续支持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大力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夯实为农服务基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5年8月22日


来     源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江苏省人民政府网